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09

索羅斯十大投資原則

保本為投資首要考慮。 切勿冒險。 建立個人投資哲學及思考框架。 不要抄襲別人投資模式,因人人背景實力及追求皆不盡相同。 切忌盲目投資,買入任何股票前,必先理解其公司運作、董事局作風、市場佔有率、 營運策略及行業前景等基礎條件。 切勿過於分散投資,忌心多。 學習避稅,切勿逃稅。 只投資自己理解項目。 制定個人投資標準,因沒有人是萬能,總有錯的時候,故要訂下止蝕策略。 努力鑽研及找尋別人未發現的投資項目。

Peter Lynch的雞尾酒會理論

林奇喜歡積少成多,即使是很少的利潤也不拒絕。林奇喜歡每天作一些小決定,而不是每年作幾個大決定。他覺得每天作一些小決定所發生的錯誤損失,要比一下子作幾個大決定所發生的錯誤損失少得多。 他認為市場有效率理論是荒唐的。 須鯨般的投資方式:須鯨先不加選擇地、快速地大量地吞食海洋生物,然後通過鯨須選擇很少的部分留下來,其餘的則排除出去。 林奇在看到投資機會時,也是先買一大批股票,然後經過研究,最終選擇一小部分股票繼續持有,其餘的則全部賣出。 “ 雞尾酒會 ”理論: 當某一股票市場一度看跌,而同時又無預期其會看漲時,縱使股市略有上升,人們也不願談論股票問題,我們稱這一時期為第一階段。 在這一階段,如果有人慢慢地走過來,問我從事何種職業,而我回答說“我從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來人會客氣地點一下頭,然後扭頭離去。假如他沒有走,他會迅速地轉移話題,講凱爾特人玩的遊戲,即將到來的大選,或者乾脆說天氣。過一會兒,他會轉到牙科醫生那兒,說說牙床充血什麼的。 當有10個人都情願與牙醫聊聊牙齒保健,而不願與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談股票時,股市就可能漲。 在第二階段,在我向搭訕者說明我的職業後,他可能會和我交談長一點,聊一點股票風險等。 人們仍不大願談股票,此間股市已從第一階段上漲了15%,但無人給予重視。 到了第三階段,股市已上漲了30%,這時多數的雞尾酒會參加者都會不理睬牙醫,整個晚會都圍著我轉。 不斷有喜形於色的人拉我到一邊,向我詢問該買什麼股票,就連那位牙醫也向我提出了同類問題,參加酒會的人都在某種股票上投入了錢,他們都興致勃勃地議論股市上已經出現的情況。 在第四階段,人們又圍在我身邊,這次是他們建議我應當買什麼股票,向我推薦三四種股票。隨後幾天,我在報紙上按圖索級,發現他們推薦的股票都已經漲過了。 當鄰居也建議我買什麼股票,而我也有意聽從時,正是股市已達到峰顛、下跌就要來臨的準確信號。” “雞尾酒會”理論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林奇也提醒人們對這種理論的態度應當是各取所需,切忌盲目迷信。

巴菲特投資名句

投資股票的第一原則:不要賠錢。 金錢並不是很重要的東西,至少它買不到健康與友情。 把每次投資的股票都當作一樁生意來做。 理智是投資股票最基本的要求。 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準備是最重要的,諾亞不是下雨之後才開始造方舟的。 短期而言,股市是一個投票機器,長期而言,股市是一個體重計。 如果股市可以用理論去有效分析,我早就變成路邊的流浪漢了。 如果你不斷的跟著風向轉,那你就不可能會發財。 假如這家公司表現得很好,它的股價絕對不會寂寞的。 要投資成功就要拚命閱讀,除了讀有興趣購入的公司資料外,也要閱讀其它競爭者的資料。 當那些好的企業突然受困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地下跌,就是大好的投資機會來臨了。

蔡東豪的投資精句

上市公司年報最後幾頁的數據最重要。 上市公司年報中找不到的數據是最最重要。 上市公司年報中找得到管理層千方百計不想你知道的數據是最最最重要。 公司的年報出現以下字眼——「Synergy」、「協同效應」、「一加一等於三」,立即沽。 公司名字出現「盈」字的股票碰不得。(當然盈富基金不算) 當上市公司的剪報厚度超過一吋,這股票可以沽。 上市公司主席擁有榮譽博士學位,而自稱為博士,我們忍不住笑之餘,不要忘記沽股票。 招股書最重要資料,是主席背景介紹,內容超過十行中文字,這間公司不可碰。 讀CEO訪問文章,我只看文中照片,留意CEO的大班枱上有沒有股票報價機。 一間上市公司最大詛咒是全部分析員一致看好。 這隻股票本來幾好,最衰管理層係賊。 「願景」值幾多錢?哪裡出售? 我大聲不代表我惡,公司冇錢賺不代表公司不好。 市場上有些永遠冇錢賺的公司,它們特別懂得集資和花掉集來的資金。 全世界都有為過高股價自圓其說的行業。 假如李嘉誠報讀MBA課程,他現在企業王國的主要業務是生產玩具。

獨家專訪Peter Lynch

彼得林區,他是連續締造13年正報酬紀錄的基金經理人,累積報酬率高達2763%,他征服股海的策略,傳頌投資界。«今周刊»獨家專訪這位20世紀頂尖投資大師,現在,他用滿滿的實戰經驗,向台灣投資人大聲宣告: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訪談篇 獨家專訪彼得林區/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自從1990年辭去基金經理人職務之後,彼得林區低調生活,絕少接受媒體採訪,這次«今周刊»排除萬難,經過三個月約訪,終於獨家取得專訪他的機會,請他就當前全球經濟情勢提出觀察,同時也給投資人當下投資的建議。 「對於未來,我一向不做太多的猜測!」在全球經濟衰退疑慮重重之際,20世紀頂尖投資大師彼得林區認為,任何的短線猜測都沒有實質意義,如果把時間拉長,無論是經濟衰退或者產業景氣趨緩,終有回到正常軌道的時候。作為股市投資人,研究的重點不該是預測景氣,而是應放在研究基本面上。 在投資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2008年,彼得林區給投資人中肯的建議。他說,市場瞬息萬變,誰也說不準。但是若能挑到具有潛力且股價便宜的個股,就該買進,然後靜待股價反映基本面。 至於股債應該如何選擇?彼得林區認為,當然是股優於債。依照他的投資邏輯,當下應該是: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對於擔心股市仍將繼續重挫的投資人,他更直截了當地說:「假使你很擔心市場的波動與變化,應該開個銀行帳戶,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就好,別開證券戶了。」 基本上,他認為,如果太過擔憂市場,就不會是個好投資人,因為你的進出動作總是顧慮太多。在市場上成功的關鍵,就是要能承受得起市場上的壞新聞與壞消息,市場下跌時反而可以找到機會,應該感到高興。 1977年,彼得林區不過是個基金界的小菜鳥,所掌管的富達麥哲倫基金,規模只有1800萬美元。18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6億元,即使是以台股基金的標準來看,都還只能算是不太起眼的中小規模基金。 1990年,當他卸下經理人職務時,基金規模成長了776倍,達到140億美元。一度,他是全球最大股票型基金的經理人。 彼得林區沒有一戰暴富的傳奇事跡,也沒有發表過什麼一語成讖的驚人神準預言。基本上,如果不是把13年的基金操盤成績一次回顧個夠,你恐怕很難體會,他的地位能夠超越眾多赫赫有名的投資大師,名列«紐約時報»20世紀10大頂尖投資人的第2位,第1名是巴菲特。 在13年的基金操盤生涯中,彼得林區締造了連續13年正報酬、且連續13年超越股票型基金平